科技如活水 涵养百业兴
——以“科创赋能”托举“冠军产品”腾飞
滨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李宁波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志企业“握指成拳”,通过整合资源、再造流程、重塑体系,实现创新“主体、客体、载体”的全面提升。近年来,滨州市科技局坚持“政府主抓、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通过抓实“研发、转化”两个关键,激活城市发展、企业增效、群众增收满盘棋局。目前,全市53项“冠军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高居全国乃至全球首位,其中15项产品为全球第一,呈现“头雁高飞、雁阵高翔、群雁相随”生动态势,也使得政府、企业、社会“尊重科技、珍惜人才、崇尚创新”的态势蔚然成风。
渤海科创发展大会在滨州举办
培育创新主体,激活“冠品创造”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滨州市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链条,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质双升。一是延长培育链条。出台“三高一核心”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按照清底数、摸需求、定措施、抓落实的步骤,大力培育“高复合增长率、高研发占比、高市场占有率、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53项“冠军产品”涉及的56家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比高达66%,其中,入选省科技领军企业信息库企业2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二是强化政策激励。出台《渤海科技创新券使用管理办法》,落实省市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奖补等惠企政策,打造更为有效的政策激励体系。累计为21家“冠品”企业落实各类奖补资金800余万元,4家“冠品”企业获科技成果转化贷款5250万元,激发了“冠品”企业的创造活力。三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魏桥国科研究院在8个领域设立研发创新中心,引进、合作高端人才150多人,其中院士10名,启动超高精细光刻胶、铝基复材、弹性布基导线等8个项目,引领先进材料、智能制造、无人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四大新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市委科创委全体会议
建强创新平台,增强“冠品研发”动力
滨州市拓展优化“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围绕重点产业链部署技术研发平台,沿链构建功能定位合理、支撑引领示范作用强、功能互补的研发平台体系,为“冠品研发”提供平台支撑。一是扩总量,提升要素集聚能力。实施科创平台三年倍增行动,2023年我市企业获批中欧国家联合实验室、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两家“国字”号平台,实现国家级研发平台零的突破。目前,全市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总量达到424家。渤海活塞、愉悦家纺、魏桥纺织、中裕集团、京博集团等11家“冠品企业”成功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为“冠品研发”注入不竭动力。二是提质量,释放创新发展动力。2023年,京博化工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等5家省级平台获绩效评价“优秀”等次。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汇聚11类1397项科技资源,招引240家创新主体入驻,其中研发机构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44家,实现营业收入10.59亿元。三是赋增量,激发产业质变活力。加强山东省高端铝制造与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汇聚成员单位57家,孵化科技型企业9家、培育上市企业1家、建设特色产业园区5个,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联合攻关项目42个,投入5.82亿元,推动全省高端铝产业从“规模最大”向“价值最优”转型升级。
破解创新难题,添赋“冠品进位”能力
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深入实施科创领航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引导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一是聚焦国家战略抓服务。抢抓黄河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以创新引领支撑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绿色化、低碳化、生态化、智能化发展。成功举办2023年山东省科技活动周,突出展示我省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型省份建设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方面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二是聚焦科技企业抓服务。2023年,实施科创领航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办结企业家“科技梦想”53项,办结率达到100%。发动325家企业参加山东省科技金融对接活动,为企业提供融资额度247亿元。9家“冠品”企业立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项,获得资金支持9600余万元,取得了一批打破国外垄断、核心竞争力强、技术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三是聚焦科技人才抓服务。充分激发企业在人才工作中的主动性,启动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评选出10名“青年启明星”,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重点人才工程入选数量实现翻番。在人才的“众智”支撑下,愉悦家纺的特宽幅麻及麻混纺印染面料销售市场涵盖国内市场以及四大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加强创新合作,汇聚“冠品创新”合力
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开展常态化产学研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吸引和导入大院大所的技术、成果、人才、项目等资源,延伸企业创新辐射效应。一是突破新技术。2023年,全市完成19个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到期验收工作,综合绩效评价全部获得“优秀”等次,取得基于GPT的无人机物流算法控制、纳米碳素复合纤维、全棉功能纺织品等重大技术突破。魏桥集团与苏州大学合作研发推出6款新型铝合金材料,在全球首次实现铝合金材料中高强度、高韧性和高服役性的同时提高。二是揭榜新项目。面向国内80余所知名高校,根据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涵盖595名高校学者的滨州市产学研合作专家库,每年实施产学研合作“揭榜挂帅”项目补贴10项。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新材料领域专项赛,为10家“冠品”企业发布技术需求23项。三是发布好成果。推荐25项技术入选山东好成果信息库,为技术找场景、为成果找市场,加速将“技术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其中,魏桥创业集团铝电解槽核心技术入选“山东好成果”,作为具有重大突破性技术在全省推广。
山东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
高质量发展永不止步。2024年,滨州市科技局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目标,坚持“政府主抓、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五主并举抓科创,滨州市将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拥有“三高一核心”的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引导魏桥国科研究院、京博化工研究院等重点创新平台做优做强,启动滨州科技大市场建设,不断提升科技系统“高效办成一件事”能力,增强“科创滨州”内生动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贡献滨州力量。(转自滨州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