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在培育“山东好品”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值得关注的道路。不依赖宏大的概念塑造,而是紧紧依靠深厚的产业根基、持续的创新投入和完善的集群生态,在产业链条的深耕细作中,成功培育了固体烧碱、三氯乙烯、赤藓糖醇、抽油杆等11项产品的产量或产能位列全球或全国第一的冠军产品。
这些冠军产品的涌现,不仅是“滨州制造”的响亮名片,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数据清晰地展现了其支柱地位:冠军产品企业总产值达166.8亿元,占据全区工业产值的22.6%;创造的7.12亿元利润,在全区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中占比高达31.2%,企业平均利润率也高于全区工业企业1.16个百分点。这些扎根本土优势、具备卓越盈利能力和产业带动作用的冠军企业集群,无疑为“山东好品”的孕育和成长提供了最坚实、最厚实的土壤。
创新驱动是品牌永续发展的核心引擎。滨城区深谙此道,拿出真金白银,出台系列政策,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攻克突破高端铝活塞镶圈材料配方、赤藓糖醇绿色生产工艺“卡脖子”环节。74家规上工业企业持续开展研发活动,占比超六成。对现有精细化工、高端装备等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超过30%。同时,大力培育生物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90家。滨化集团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并连续入选全省工业百强企业。
单点突破固然可喜,但品牌集群的崛起更需产业生态的协同支撑。滨城区精准施策,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链,设立13个招商引资产业链专班,专注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实践是最好证明:三元生物年产70000吨高端生物功能糖项目,滨农科技年产10万吨绿色农药制剂及10万吨特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构建起梯次衔接、融通发展的“雁阵”企业格局。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品牌成长的阳光雨露。滨城区恪守“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深入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突出助企纾困,让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抓生产、拓市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裕食品品牌价值达到52.84亿元,位居全国食品加工企业第五位;安琪酵母(滨州)有限公司生产的半干酵母和鲜酵母荣获2024年“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全区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项,数量居全市首位。这一串扎实的数据和荣誉,正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品质基础不断筑牢带来的最直观注脚。
立足产业深耕,强化创新驱动,优化集群生态。滨城区“冠军产品”锻造之路,正为“山东好品”持续涌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转自“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